NY_T 2292-2012 亚洲梨火疫病监测技术规范

ID

C1CAB33723244BB583DA5F25679399AE

文件大小(MB)

0.59

页数:

10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8-14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01,B 15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292—2012,亚洲梨火疫病监测技术规范,Guidelines for quarantine surveillance of,Erwinia pyrifoliae Kim et al.,2012-12-24 发布 2013-03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,ny/t 2292—2012,刖 百,本标准按照GB/T 1.1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,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271)归ロ,本标准起草单位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、浙江大学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冯晓东、许志刚、林云彪、李红叶、胡白石、楼兵干、王荣洲,I,NY/T 2292—2012,亚洲梨火疫病监测技术规范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农业植物检疫中亚洲梨火疫病的监测区域、监测时期、监测方法等,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亚洲梨火疫病的监测,2原理,2. 1分类地位,亚洲梨火疫病菌Erwinia pyrifoliae Kim et al.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,欧文氏菌属,Erwinia.病原菌呈短杆状,周生鞭毛,兼性好氧,不形成芽抱,不合成氧化酶,不还原硝酸盐。28℃在,YPDA培养基上生长24 h.48 h后,可形成2mm的圆形白色菌落,菌落凸起不透明。该病菌主要为害,亚洲梨(P"〃s ”厂び。なa),由其危害弓I起的亚洲梨火疫病为亚洲梨树上的重要检疫性病害,2.2监测原理,亚洲梨火疫病的田间症状、生理生化反应、致病性测试和PCR反应特征等是监测、检测与鉴定的重,要依据,3仪器设备,显微镜、培养箱、摇床、高压灭菌器、微量移液器、PCR仪、凝胶成像仪、离心机、电泳槽和电泳仪等,4药品和培养基,4. 1药品,牛肉浸膏,蛋白陈,酵母提取物,蔗糖和琼脂等。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,4.2培养基,4. 2.1 NA培养基,牛肉浸膏3 g,蛋白陈5 g,酵母提取物1 g,蔗糖!0 g,琼脂!5 g,蒸储水定容至1 000 mL,PH调至,7. 〇.7. 2,121℃灭菌 20 min0,4. 2. 2 YPDA培养基,酵母提取物5 g,蛋白陈10 g,葡萄糖10 g、琼脂粉20 g,蒸储水定容至1。〇〇 mL, 121℃灭菌20 min0,5疫情监测,5. 1监测植物,梨、苹果、棠梨、山楂等蔷薇科植物,主要监测亚洲梨,5.2 监测区域,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,如亚洲梨集中种植区,境外引种繁育基地、集散地及周围其他寄主,作物种植区,5.3 监测时期,梨树开花期开始到果实膨大中期结束,5. 4监测方法,5. 4. 1访问调查,1,NY/T 2292—2012,向当地植保员、农技员、果农等相关人员询问调查当地梨、苹果、黑莓等亚洲梨火疫病寄主植物种植,和病虫害发生情况,特别是苗木来源果园有无亚洲梨火疫病疑似症状(参见附录A)及其发生地点、发生,时间、危害情况等信息,分析是否存在可疑发生区,5. 4. 2踏查,对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可疑发生区和其他有代表性的梨、苹果、黑莓等种植田块进行踏查,观察,田间有无亚洲梨火疫病发病症状(参见附录A),必要时可采用系统监测定点调查。踏查发现可疑病害,症状立即进行标记,对疑似病株先照相后取样,样品送相关实验室进行诊断鉴定,5. 4.3定点监测,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定点调查,在监测时期每15 d调查一次。采用5点取样法,每个点随机,调查!0株,统计病株率。同时随机选5株疑似发病植株(不足5株则全选),每株分东南西北4个方位,各调查2个嫩梢,共调查8个嫩梢,计算病梢率,并做好记录,6疫情鉴定,6. I田间鉴定,主要检查嫩梢、花、果和枝干。与亚洲梨火疫病的典型症状进行比较,并注意与真菌性枯枝、小蠹虫,蛀心危害、蝉害枯梢等病虫害进行区分(参见附录A),符合典型症状的可判定为亚洲梨火疫病。如发现,疑似症状,可采用实验室鉴定方法进行进ー步鉴定,6.2 实验室鉴定,从现场采回的样品要求进行实验室鉴定,首先是镜检看有无喷菌现象,如有喷菌现象应作进ー步的,分离培养、接种试验或PCR检测鉴定(参见附录B)。PCR鉴定电泳结果,阳性对照在476 bp处有条带,出现,且阴性对照无条带出现的前提下,待测样品在467 bp处有条带出现的,判定为亚洲梨火疫病,6.3 鉴定报吿,将实验室检蛤鉴定结果填入《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》(见附录C),7监测报告,监测结果记入《亚洲梨火疫病田间调查监测记录表》(见附录D),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,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,8样品与菌株的保存,样品应保存2个月,发现亚洲梨火疫病的样品应保存不少于6个月,保存期满后,需经灭菌处理,分离并鉴定为亚洲梨火疫病菌的菌株可采用适当的方式长期保存,2,NY/T 2292—2012,附录A,(资料性附录),亚洲梨火疫病典型症状与易混病虫害症状,A. !亚洲梨火疫病典型症状,A. 1. 1花簇枯死,病菌最先侵染花器产生水渍状斑,花器不久萎寫变黑枯死。病菌沿发病花器的花梗向下扩展至果,枝,再扩展至花簇中的其他花朵或幼果.以及叶柄和叶脉,直至整张叶片,最后整个花簇枯死发黑:在潮,湿条件下,花梗、果柄和叶柄等组织上有菌脓渗出(见图A. l)o,图A. 1亚洲梨火疫病为害花簇,(图片弓I 自 http: old. padil. gov. au pbt index, php? q=node/20&.pbtTD= 114),A. 1.2枯梢和枯枝,病菌侵染当年生新梢,以春梢为主,侵入点最初表……

……